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※艾灸治疗胸水
艾灸治胸水方法:施灸时先用细辛6g,生黄芪10g,龙葵10g,肉桂3g,川椒目10g,桂枝10g,研细末,取少许酒调,敷在要灸的穴位上,然后将艾条的一端点燃,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,约距皮肤(酒调药末)2~3cm左右,进行熏烤。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穴灸10~20min为度,然后在下一穴位上用酒调药末敷药,继续施灸,依此类推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施灸穴位为百会、大椎、肺俞、膏肓、肾俞、脾俞、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水分、水道、温溜、足三里,背部穴位和腹部穴位如上法每天交替施灸,但神阙穴每天必灸。
※艾灸治疗厌食
小儿厌食取穴:中脘天枢神阙,足三里身柱。小儿艾灸时间:视小儿的年龄,一般开始艾灸,一定要记住循序渐进的原则。从每穴5分钟做起,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。最多每穴10分钟,不要太久。艾灸的热度取决于治疗的效果,有时候孩子不配合,治疗效果就差一点。
厌食应该是脾胃运行不好,那就直接艾灸中脘、足三里、脾俞、胃俞。
※艾灸增强免疫
如果你容易反复感冒,精神状态差,生病后康复时间长,同时浑身乏力,头晕,没有精神,出虚汗,说明你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很久了,长此以往,将会深刻体会一次什么叫做病来如山倒!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状态呢?艾条艾灸四个穴位:关元穴,中脘穴,足三里穴,神阙穴,进行悬灸,强身健体,固本扶阳,可以提高免疫力,驱除亚健康的状态。
★灸关元穴
取穴方法:关元穴位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(也就是自己手指4横指宽处)。
施灸方法:被施灸者平卧,施灸者站于一旁,手持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,距离皮肤3厘米,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
施灸时间:每日灸1-2次,每次灸10分钟。
功效:培元固本,补益下焦,达到扶阳固本的作用。
★灸中脘穴
取穴方法:中脘穴位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在肚脐正上方4寸(6横指宽处),取穴时,采用仰卧取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中脘穴。
施灸方法:被施灸者平卧,施灸者站于一旁,手持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,距离皮肤3厘米,平行往复左右或反复旋转施灸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
施灸时间:每日灸1-2次,每次灸10-15分钟。
功效:和胃健脾。
★灸足三里
取穴方法: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约2横指宽的地方,左右各一,取穴时,可以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,五指微张自然下扶,无名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。
施灸方法:取坐位,手持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离皮肤1.5-3厘米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
施灸时间:每日灸1次,每次灸3-15分钟。最好在每晚临睡前施灸。
功效:驱除下肢的寒气,调理脾胃。
★灸神阙穴
取穴方法: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。
施灸方法:被施灸者平卧,施灸者站于一旁,手持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,距离皮肤3厘米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
施灸时间:每日灸1-2次,每次灸10-15分钟。
功效:温经驱寒,平和阴阳,调理气血。
※艾灸辅助治疗肿瘤
艾灸中脘,神阙,关元,命门,足三里,肾俞,提高正气,补气血。这几个穴位可以说,用于治疗任何肿瘤疾病,因为这是人体的几个大穴,这几个穴位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艾灸后,可以补充人体元气。
另外,艾灸的时候,一定要配合食疗,就是营养必须要跟上。
一个网友说:“有人说,长了肿瘤,不能吃得太好,若不然肿瘤会长得更快的?”
我不否认肿瘤也是营养滋生的产物,但是如果长了肿瘤,没有营养跟上,那么身体内免疫力会极度衰竭,体内没有元气和肿瘤抗争,肿瘤就会迅速复制,直至搞垮身体。所以,还是要积极治疗,用艾灸,用食疗,来逐渐增加身体元气,储备精力来和敌人作战。这样即使短期消灭不了敌人,也是在为自己储备力量,养精蓄锐,等有了气力,才能够打这场持久战。
艾灸治疗癌症不如说,艾灸可以很明显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,因为癌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破坏人体的平衡和免疫力,那么用艾灸正好是调整人体平衡和提高免疫力的,虽然不可能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,但是,足以延长寿命和使人体机能的回复,艾灸功不可没。
※艾灸消炎消肿
上周五,同事打来电话,说她的老父亲走路时脚被钉子扎了。两天后发炎了才处理的,到医院挂的水。结果到现在十几天了,脚还是肿的。能否用艾条来熏。我回答,早该用艾条来熏了。艾灸可以消炎杀菌,而且比消炎药速度还快,对准患处来熏,直达患处。艾灰还可以涂在伤口。同事说第二天试试。
上周六晚上,又接到同事电话,说给她老父亲艾灸了,结果比原来还肿了。我说没关系的,不用害怕,接着熏。同事说她父亲不相信,万一越变越糟糕怎么办。我说不可能,艾灸可以活血通络,消炎杀菌,不可能熏坏。这样,看第二天肿消不消,如果不消,害怕,就不熏。
周日,周一同事都没有再来电话了。今天傍晚,我从市场买菜回来再楼下遇到同事,她笑了。说周六艾灸的,周日早上她父亲的脚就不肿了,艾灸有用。
※艾灸注意事项
艾灸前
1、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,艾灸前请关小门窗,房间内不可以通风。夏天也是,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。
2、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,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,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。
艾灸中
1、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,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,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。
2、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,便于排毒,水温可以稍微高点。不可以喝冷开水,夏天也是。
3、艾灸中如果皮肤表面出现水气,是体内湿气排出。
艾灸后
1、艾灸完半小时内,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。艾灸完毕,全身毛细孔打开,易受寒凉。
2、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。道理同上。一般情况下,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。或者艾灸完,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。
3、艾灸完,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,属正常现象。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,可稍事休息,不必劳累。
艾灸最适合阳虚、气虚人群
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,艾灸也有其适应症,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。中医认为,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,适合体质阳虚[中医中说阳虚,指得是功能虚了,也就是脏腑的功能比较弱。阴虚,指得是物质虚了,也就是精血较少了。]、气虚的人做。如果体质不对,乱灸很容易出问题。不适合艾灸人群如果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,满面潮红等症状。因此在家做艾灸时,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,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。
施灸距离以皮肤感觉为准,最佳时间无定式
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施灸时艾条要和穴位或皮肤保持多远的距离。距离太远了力道不足,不能发挥艾灸的功效,太近了容易灼伤皮肤。艾灸时最佳距离为以人的皮肤感觉为准。
艾条在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,这时可以稍微近一些,让艾条和皮肤保持1到2厘米的距离。随着艾条燃烧的逐渐充分和温度的升高,距离就要稍微远一点,保持2到3厘米的距离。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。
关元、气海艾灸最补阳
艾灸是针灸的一部份,针灸都是以中医的穴位经络学说为基础,艾灸也不例外。有些人在施灸时完全不懂经络穴位,纯粹是哪里不舒服灸哪里。其实,中医专家指出,这样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,对于某些急性的或病程短、应急等疾病疗效还是很不错的。但是对于大多数慢性病、久病,只懂得哪里疼痛就灸哪里是远远不够的。
中医用艾灸来补阳气,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。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腹部,肚脐往下四个手指并拢的距离,就是关元穴。关元和肚脐之间正好一半的地方就是气海穴。这两个穴位如果温灸,温阳的作用非常好。
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的注意事项,夏季时节要注意保护阳气,为大家介绍了两个补阳气的穴位,大家可以试试哦。
※艾灸必须知道的27个灸后反应
01、经络窜感就是“灸感”,又叫得气,有酥酥的感觉,这是好的现象。
02、感觉热能窜到会阴,这是好的现象,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,这是打通任脉、督脉、冲脉的现象。
03、做艾灸过程中,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,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,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,上到头顶,下到足底,经过的地方有酸、麻、胀、痛等不同感觉,这是非常好的现象。
04、做完艾灸后,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,皮肤饱满滋润。色斑快速变淡、痘痘消失。
05、做完艾灸后,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,心情很放松。非常好的感觉。
06、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,特别是额头、手心、足心要出热汗,易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,需要用红毛刺五加15克北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红参1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煮水,每次饮150~200毫升,频频慢饮。
07、有的人艾灸时会出现寒感,甚至于灸后会觉得冒凉风,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,要多灸。
08、有的人艾灸时会出现热感,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,往下走到涌泉。这种属于经络通畅,效果好。
09、有的人会出现沉感,是正常的,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。这种现象说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。
10、肚子咕咕叫,或者排气,这是促进肠蠕动,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,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。
11、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,是血液粘稠,血脂高,血液毒素垃圾过多,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。
12、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,只有点热,说明经络不通,身体比较寒。
13、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,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。
14、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,是排寒气的现象,然后才出的热汗,说明体内寒气重。
15、做完后口干燥,咽喉难受,说明上焦有虚火,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,疗效就会很好了。
16、开始灸很热,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,那是正常的平台期,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,需要用猛火灸。
17、酸痛、疲劳、嗜睡(白天爱困):体质酸性,血液循环差,气血不足,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,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、三次会出现乏力、困倦现象。
18、呼吸急促或不顺畅,情绪不稳定、头重:心脏功能弱,心肌供血不足、血偏稠。
19、肾脏部位有酸痛感,(腰酸腰凉)尿量增加,尿色有变化:肾功能不佳,肾气不足,阳虚。
20、做完艾灸后,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: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。
21、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、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:妇科不好、月经不调,调整经期中,会出现短暂乱经。
22、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:痛风、月内风,体内有风湿,几次后即消失。
23、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:体内湿气重,艾为纯阳之火,能帮助排湿去寒。
24、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?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,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,感觉病情加重了,建议多喝水,可以3-5天做一次,中间穿插做刮痧,拔罐。
25、月经提前或推后: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,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,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。
26、出水泡,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,血毒过多,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。
27、脐下出水泡,是有妇科问题,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。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,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。
※艾灸经络图
神阙、中脘膏肓、大椎百会
水分、关元、气海温溜
足三里水道
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
|
|
|
|
共20条精彩回复,最后回复于 2016-10-23 20:23
尚未签到
尚未签到
希望通过分享,得到更多的前辈高手指点后续治疗,谢谢! |
|
|
|
尚未签到
尚未签到
累计签到:12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3]与爱熟人
尚未签到
尚未签到
尚未签到
我也给我妈准备了艾灸工具,但所有的医生都不让灸,包括中医,大家都是什么看法?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