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V, V6 O. ]' R1 L! c, A x% l! m
转载自:医药魔方Med
: n1 H1 j! i% e& D1 T+ Y& m
$ J2 q, H% { {3 `' j3 @0 `8 a9 }2022年1月《Cancer Discovery》(IF:39.397)的封面是一个“指环”,对应的是肿瘤学界的经典综述“Hallmarks of Cancer”(癌症的特征),其用一套基础理论来解释恶性肿瘤发生、发展的机制,作者是来自瑞士Agora转化癌症研究中心的Douglas Hanahan教授。
% W ]- x, h! n% }5 f图片来自:Cancer Discovery官网
/ Q1 |& _1 Z: X3 {( ]4 ~4 j: K其实,这已经是“Hallmarks of Cancer”的第三版。早在2000年,Hanahan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 A. Weinberg教授共同在著名的《Cell》杂志上发表了该综述的第一版。文章问世后,很快成为领域内的经典,是《Cell》历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述之一。2011年,还是在《Cell》杂志,两位教授对内容进行了更新。Douglas Hanahan教授. 图片来自网络
% U% c3 y% x0 F, Q8 q又过了10多年,第三版正式发表,而作者只剩下一位,背后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。但是据资料显示,Weinberg教授(1942~)已八十高龄,Hanahan教授(1951~)也已过七十。祝愿两位教授健康长寿的同时,也要珍惜这一次又一次的“十年更新之约”。
9 n! u0 K( a! r$ I" N& qRobert A. Weinberg教授. 图片来自网络 ' ] L$ w4 Y! {' W; {6 u
Twitter也被这次更新刷屏!小编抛砖引玉,简单梳理一下这篇经典综述的核心内容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完整版原文。Twitter截图. Johanna Joyce,瑞士洛桑大学教授,癌症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.
2 T# ]1 M' e4 b3 X& u' D第一版(2000):癌症的6个特征 [1]( S' Y y( l7 P& J) a4 W
2 X8 B: k7 u* F9 w# _: _9 k
“癌症的6个特征”的提出,为理解癌症的多样化表现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。肿瘤的发病机制是多步骤的,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状态的过程中,它们会获得这些特征性功能,并最终发展成恶性病变。& Z" {4 M" p7 g, D
& g4 C8 d+ l1 @ b6个特征分别是:
- D7 Y3 K+ \2 }; a% _" `" V8 R
( t! l K+ [8 V/ v9 m2 d E- 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(self-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),例如H-RAS致癌基因的激活。
- 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(insensitivity to anti-growth signals),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(Rb)基因(肿瘤抑制基因)的缺失。
- 逃避凋亡(evading apoptosis),例如生成IGF因子。
- 无限复制的潜力(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),例如激活端粒酶。
- 持续的血管生成(sustained angiogenesis),例如生成VEGF诱导物。
- 组织浸润和转移(tissue invasion & metastasis),例如E-钙黏蛋白的失活。
: m' L) e k) q2 G( R: D1 u # J! ?% }' \3 W# i. W
第二版(2011):增加了4个特征 [2]' P; k% M8 }; n( D3 d
~9 X/ ~- V7 A$ Y) P, _
在原有6个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特征,分别是:细胞能量代谢的失控(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),逃避免疫清除(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),肿瘤促炎症作用(tumor-promoting inflammation),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突变(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)。并且,将原来6个特征的概念描述进行了些许调整。# ~2 m' V, K; y! P7 J. i; f
0 D1 d$ I- v- K ~, u' t* _
上述4个新增加的特征中,前两者定义为“新出现的特征”(emerging hallmarks),后两者定义为“赋予的特征”(enabling hallmarks)。“赋予的特征”,就是指肿瘤异常状态下导致的后果(consequences)。此外,明确了一个观点,即肿瘤不仅是肿瘤细胞数量上的增加,而需要围绕“肿瘤微环境”进行理解。
$ S# r) P3 @( I
4 Z& y& s7 D' m, o/ X+ p& K1 q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新药的研发密切相关。作者用10大类药物作为例子,这些药物的研发正是基于这10个癌症的特征。
: v. Q- \ E' r) k1 ?# }
$ V& B, ~- W! k) M5 e- “持续增殖的信号”对应“EGFR抑制剂”。
- “逃避生长抑制”对应“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(CDK)抑制剂”。
- “逃避免疫清除”对应“激活免疫的抗CTLA-4单克隆抗体”。
- “无限复制的能力”对应“端粒末端转移酶抑制剂”。
- “肿瘤促炎症作用”对应“选择性抗炎药物”。
- “激活浸润和转移”对应“HGF/c-Met抑制剂”
- “促血管生成”对应“VEGF抑制剂”。
- “基因组的不稳定和突变”对应“PARP抑制剂”
- “抵抗细胞死亡”对应“诱导凋亡的BH3类似物”
- “细胞能量代谢的失控”对应“有氧糖酵解抑制剂”。
) K/ M3 Y/ H$ i5 d! A * E2 K) g+ {' x! D- }1 d
第三版(2022):又增加了4个特征 [3]
; D H4 \& i0 I5 y% H
: @9 o$ K1 u! Z& L- O2 {# I- 在既往10个特征的基础上,再一次增加了4个特征,分别是:
- 解锁表型可塑性(Unlocking phenotypic plasticity),而表型可塑性可以破坏细胞分化。
- 衰老细胞(Senescent cells),细胞衰老被认为是维持组织稳态的一种保护机制,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,在某些情况下,衰老细胞可以各种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、发展。
- 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(non-mutational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),表观遗传即DNA序列没有发生变化,但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。
- 多态微生物组(Polymorphic microbiomes),存在于结肠、其他黏膜及其连接器官,或肿瘤自身的微生物组。前两个特征为“新出现的特征”,后两者为“赋予的特征”。" K. D+ N7 D( w! K$ k5 O# T
. N& w1 j/ q) F% [: n; o/ H
癌症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学、细胞和组织生物学、病理学等,不同癌症类型对治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,提供了丰富的癌症“大数据”,并将其复杂性凝练成一种逻辑科学,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癌症的发生、发展,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肿瘤的治疗中。
) x( x0 {+ ~- z/ Z- |( g% p癌症的特征(14种)
9 H! c: K# m2 c) ?7 [+ h参考文献
5 i5 B. q1 Q! B1 P0 R1、Cell. 2000; 100(1): 57-70.
, G$ P( R' z+ w) t5 Q( s) J( v$ q, D7 s$ J. S
2、Cell. 2011; 144(5): 646-674.
5 f R! ~9 F8 S8 @; O2 K# G! @; U. s8 S9 b8 f
3、Cancer Discov. 2022; 12: 31-46.
2 u# ~, n/ E& m. Z" x |